第302章 试探人心

赵不言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恋上你看书网 www.630book.io,最快更新骥行三国最新章节!

    封王、授九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,赵骥召集幕僚们开会商议,不过与以往的幕府会议不同,这次额外列席的还有关兴、李球、糜照三位中军将领。

    “诸君以为我该不该接受如此殊荣?”赵骥没有按惯例先询问魏舒、卫瓘两位谋主的意见,而是把问题抛给了三位中军将领。

    李球和糜照面面相觑不敢吱声,俩人一齐求助似的望向了关兴,眼神中仿佛在说——安国兄,你先表个态给我俩打打样呀,那可是你姊兄,我就不信你们没事先通过气。

    关兴看懂了李球和糜照的眼神,但他此刻心头其实也在七上八下地打着鼓——天地良心,我姊兄事先当真没跟我通过气,我也不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。

    好在有关嫣这层关系在,关兴就算表错了态也不用怕赵骥拿自己开刀,于是他硬着头皮说出了心里的想法:“费文伟此举明显操之过急,如今天下未定,朝野亦未归心,大将军受此殊荣必遭人非议”。

    关兴这话说得可进可退,只字不提自己是赞成还是反对,只说时候未到,却又不说什么时候才是时候。

    其实关兴的内心也非常纠结矛盾。

    一方面关家素来以大汉忠臣自居,他如果敢支持赵骥谋朝篡位的话,只怕日后到了黄泉之下也会被关羽提着青龙偃月刀追着砍。

    可另一方面,从现实利益来说,赵骥一旦称帝的话,他姊姊就是皇后,关家以后搞不好是能出一个大将军的。

    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,要说关兴一点儿也不动心那肯定是假的,他毕竟不是关羽,和老刘家的感情始终差着一层,倒是和老赵家的感情更亲一层。

    关兴答完,赵骥又把目光移向糜照。

    糜照背脊阵阵冷汗,他爹糜威前两年已经去世了,现在整个糜家的生死荣辱都挑在他一个人的肩膀上。

    “末将唯大将军之令是从,大将军无论作何决定,末将都愿誓死追随”。

    糜威临终前特意把糜照叫到榻前循循叮嘱,叫他不管将来朝堂形势如何变化都要铁着心跟赵骥一条道走到黑,糜威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心思单纯,生怕他会受人蛊惑站错队,干脆直接给他定了个死规矩——跟着赵骥干不会错。

    糜家在这方面是有惨痛教训的。

    糜家是商贾出身,投资眼光独到,几十年前糜竺一注押中刘备,可惜糜芳半道上莫名其妙地撤了至少一半的资,这次糜威又一宝押对了赵骥,糜照可再不能犯浑了。

    毕竟糜照是没有妹妹嫁给赵骥的,这次要是半道撤资,那可就不仅仅是亏不亏本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李球的态度就直接得多了,他怒目圆睁道:“大将军就算受了九赐又如何,以大将军的功绩就算封王也是委屈了,谁敢反对休怪我李球白的进去红的出来!”

    作为一个南中人,李球对汉室没有太多的忠义牵绊,其实他心底也觉得赵骥现在封王受九赐不是好时候,但心思活泛的他故意做出一副憨直的模样,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赵骥的支持。

    要是没有赵骥的话,南中李家在传统汉地的世家大族面前算个屁啊。

    赵骥对三名中军将领的答案都非常满意,他们的态度都是明显倾向于自己的,这就够了,因为赵骥并不打算当真称王受九赐。

    赵骥笑着给卫瓘递了个眼色,显然在今天的会前已经和心腹幕僚提前商议过对策了。

    卫瓘开口说道:“属下以为大将军应上表推辞,但不要把话说死,只推说洛阳未下,等以后再说,然后放出风去就说克复洛阳之日,就是大将军封王之时”。

    搞了半天,原来是在引蛇出洞,三名中军将领不由暗暗抹了把冷汗,还好,还好自己没说错话。

    次日,赵骥上表朝廷推辞封王受九赐的建议,但是言辞并不激烈,颇有些又想当又要立的味道。

    虽然没有马上领受费祎的好意,但赵骥还是特意把他请到了自己家中专门设宴招待以示拉拢。

    看得出费祎好酒,也很健谈,他频频举杯恭维赞颂赵骥的战功:“大将军用兵不亚孙吴,武功更胜卫霍,虽白起、韩信复生亦不过如此了”。

    “文伟兄言过了”,赵骥言笑晏晏举杯回敬,看起来一副心中受用的表情,其实他此时正不无恶趣味地在想,要是费祎知道在原时空中他自己才是蜀汉的大将军会作何感想。

    “祎建言朝廷封大将军为王、授九赐,乃是发自肺腑至诚之言,大将军于大汉有再造之功,若非有大将军在,我大汉如今大概还在偏居西南一隅”,费祎说得似乎有些动情,“将军如果坚持不肯受封,岂不冷了朝廷和万千将士之心”。

    “多谢文伟兄的美意,无论此事成与不成,我都不会忘了你的建言之功”,赵骥借着酒意贴近费祎低声说道,“既然都是自己人了,我不妨给文伟兄透个底,现在时机还不是最好,等我攻克洛阳立下灭魏大功后,到时再封王岂不更加名正言顺”。

    “那我先预贺大王了”,费祎举杯一饮而尽,“祎蹉跎半生,今得遇明主,实乃平生幸事,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”。

    赵骥喝得有点醉了,他拍着费祎的肩道:“待灭吴一统之后,文伟当为丞相”。

    费祎身子微微一震,但脸上仍然保持着谦恭的笑容:“多谢大王”。

    眼见赵骥已经有些口不择言,陪坐的魏舒赶紧上前搀住他:“大将军醉了,还是到后堂歇息醒酒吧”。

    酒尽席散,喝得酩酊大醉的费祎被夫人扶回自己家中,待仆人散尽后,他从榻上猛然坐起,眼中闪过一抹厉色,全无半分酒意。

    费祎起身望向窗外,看着儿子费承、费恭以及女儿的房间方向,脸上浮现出痛苦为难的纠结表情。

    在投靠赵骥以后,长子费承年纪轻轻就出任了黄门侍郎,次子费恭也被选入尚书台为郎,这些都是目前的荆襄集团所不能给予的。

    可是……丞相……

    默立半晌,费祎终于下定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