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,我本无意,不能错付

丁梓年.CS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恋上你看书网 www.630book.io,最快更新此去经年少许爱最新章节!

    恰逢《青年时报》开例会。

    我和林秋喜进综合楼大门的时候,许钺跑过来:“真巧,两位美女,一起上楼吧。”

    他殷勤地为我们开电梯。

    林秋喜冲我笑:“梓年,搭你的光了。”

    我冷哼一下,不理许钺。

    秋喜看了看我,又看了看许钺。

    我们三个走进编辑部,陈鸿斐看见我们,笑道:“好有缘啊,人生何处不相逢,你俩总是一块儿啊!”

    我不理她。

    林秋喜应道:“大家都是有缘人,能够聚在《青年时报》。”

    陈鸿斐有点怵林秋喜,所以见林秋喜答她,她一时倒也没接话。

    王清西作为秘书部部长,一直是坐在倪少平身边记录会议记录的。

    吴优姐让陈鸿斐给大家发新一期的《青年时报》。

    报纸一发下来,林秋喜习惯看第一版的校园简讯。我先看四版副刊的散文和诗歌。

    许钺有些漫不经心地打开来。他忽然站起来:“陈鸿斐,你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大家都不解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倪少平问他:“许钺,怎么回事,有话好好说。”

    “平哥,你看第三版。”

    我也打开第三版,是“80后辅导员老师与90后新生对话”。

    我忽然知道许钺要说的了。

    作者那一栏,只有陈鸿斐,和许钺。

    我看一眼文章,是我写的。写完后我发给陈鸿斐,也给许钺看了。

    但是作者名字没有我。

    “这篇文章是丁梓年写的。她写的时候是在新综合大楼106,我在她旁边看到过,但是现在作者没有丁梓年,陈鸿斐你怎么想的?”许钺问道。

    林秋喜也开口了:“陈鸿斐你不是从初中开始就是省报小记者么,这么多年你的小记者就是这么当的么,拿别人的劳动成果当自己的作业么?”

    陈鸿斐辩解:“平哥,我交稿的时候没写作者,是老师后来补的。”

    “老师补?”林秋喜冷笑,“自己写的稿不署名,还等着老师给你补,这不是你工作的失职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承认我做事不全面,交稿时有失职的一面,但我反对许钺同学对我进行的人身攻击,我又不是故意针对丁梓年同学的。”陈鸿斐眼圈红了,眼泪涌了出来。

    倪少平说:“算了算了,这是陈鸿斐的失误,以后可要注意点。”

    失误?!我心里冷笑,觉得这不是我认识的倪少平。

    他处处要做到公正,可有些公正不是他这般维护就能平稳的。他以为这样《青年时报》就会平和稳定下去吗?

    我对他不免有点失望。但还是要装着笑脸说:“没关系的,能在《青年时报》向各位学长学姐学到东西,已经是我的荣幸了。”

    许钺站起身:“倪少平!你是社长,要顾全大局,但我不是,我有我个人的意志和自由,所以,今天是我在《青年时报》的最后一次会议。我非常欢迎《青年时报》和我们临床学院的合作,但以后我不再是时报人了。”

    他深深地看我,我知道,他在邀请我和他一起离开。或许,他以为我和他有共享笑话之谊,有共走一条街道之情,所以才有这样的念想。

    可是我看了看他,静静地摇摇头。我一想起他和陈鸿斐在万众瞩目之下的牵手,我觉得他不是我的朋友了。

    他有些失望。他再次看了我一眼,终于离开。

    陈鸿斐今天没再说打趣他的话。

    吴优想去拉他。

    倪少平说:“让他去罢。”声音有一丝嘶哑,我听出他的疲累。

    只觉得心疼。

    我留下来,是为了成就倪少平的。

    我对那个人没有实现的承诺,我要对倪少平实现,是我欠他的,我要还。

    我对自己说。我之所以对倪少平用心,或许是因为那一眼,惊似故人归。

    更何况,我才不会因为一篇文章就会和帮我说话的许钺一起离去,那像什么话!他晚会那天发生的事到现在都没给我一个解释,我又算什么!

    吴优找过我,她问我对《青年时报》有什么想法和建议,可以写下来给她。

    我问她,是谁让写的。

    她说是倪少平和王清西商量之后,觉得有必要对团队重新规划一下,形成核心凝聚力。所以希望各位新生将自己的意见及时地反馈过去。

    是啊,倪少平总是希望建设好团队,让大家齐心协力地打造校园小记者的品牌,专心地搞报道,积极地去创作,去实践当代大学生“少年不为万户侯,执笔当书不平事”的理想,而不是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浪费在彼此争斗上。

    倪少平说,既然我们在中医药大学念书,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。

    所以,带我们去做公益服务,是去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。

    自闭症,也被称为孤独症。

    孤独症儿童是这样的一群儿童:他们不聋,却对声响充耳不闻;他们不盲,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;他们不哑,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。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,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“星星的孩子”——美丽名字的背后,是一个自闭症家庭的伤悲和忧虑。

    “给星星的孩子”志愿活动,我全程接触到的是一个女孩子。跟其他的自闭症儿童比起来,她显得更外向、更开朗。当合唱将要开始时,我站在她的旁边,她就主动的询问我的名字并和我握手,握住了之后再也没有松开,直至合唱结束。唱歌的过程中,她认真极了,仿佛世界上只有她和她的歌。她骄傲的说,她所有的歌词都背会了;她认真地说,嘘别唱,还不该我们呢;她开心的说,我们一起唱吧;最后她问我,下次你还来吗?我的鼻子有些酸,“来呀,下次我还来找你好吗?”

    唱歌的时候她全神贯注,紧紧地攥着我的手,不时的揉着,手臂压在我的肩膀;唱到激动的时候手会突然用力,我就回捏一下,鼓励她唱下去;空档时,她会回过头来看我,眼睛里有喜悦也有期许,每每我夸她“唱的真棒”,她的眼里便流光溢彩,那种毫不做作、清澈透明的情绪,令我感动也令我心酸。我本来是抱着援助弱势群体的心思参加的志愿活动,可最后,我觉得是我得到了救赎。

    当她站在前面去参加合唱,我询问她要不要我一起,她摇摇头,“你在下面听我唱就好了”。她的表现欲比较强,希望多和人沟通,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,如果不是自闭症,我坚信他会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子,她应该活在和我们一样的阳光下,而不是灰色的阴翳里。

    这里每个人的笑容都是那么明朗,不掺杂一丝虚假,我很喜欢这里。在这里不仅能让我尽力帮到那些自闭症儿童,更是体现了自我价值,让我坚定了我选择的人生道路。我虽然不能给他们外面世界的整个太阳,但我希望至少能给他们带来几缕阳光。

    陈鸿斐带着她的小提琴过去了。那个叫朱朱的孩子好喜欢她,一直抓着她的手跟她絮叨,“我也想学小提琴啊。”“等我长大了,要留长长的头发,就像姐姐一样。”是啊,陈鸿斐某些时候对我有不明的敌意,可撇开这些成见去看她,她也是一个普通女孩啊,也是期望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的人啊。

    后来,倪少平在活动的总结里这么写:“正是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中,我们当代大学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是如何地重大!少年心事当拿云,我们所有的志向就是希望拔除世间的苦!让那些孩童和他们的父母都有欢快的笑颜!”